大力实施沿海开发提速行动,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五年来,我县充分挖掘沿河、沿海的区域优势,整合岸线资源,全面推进以响水港小蟒牛作业区为龙头的港区建设,目前,港口效益已经显现。
响水港小蟒牛作业区的3号码头。自16年9月份投产以来,已经完成货物吞吐量超过200万吨。作业范围拓展到盐城、淮安、宿迁一带,为我县沿河沿海进一步大开发,提升开放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成是响水港小蟒牛作业区3号码头的一名调度,从事港口工作6年来每天要为货物装卸忙前忙后,谈到近几年的港口变化,他历历在目。
响水港小蟒牛作业区员工刘成说:“2016年9月份开始每个月靠的大轮大概在1万吨以上,2万3千吨以下。我们现在每个工班的产量可以达到1万吨以上。”
响水港小蟒牛作业区紧邻我县沿海经济开发区和生态化工园区,具备大物流运输条件。近年来,我县整合了资源,与中交一航院进行合作,全面建设5个左右的5万吨级泊位。
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元松说:“中交一航院跟响水县政府签订了双方对响水港中心港区小蟒牛作业区,进行投资建设运营的一个合作。采用的是PPP的模式,它整个建设的内容包括1到5号的泊位,整个投资规模大约27个亿。”
精诚合作,成效显著。响水港小蟒牛作业区4号、5号泊位分别于4月份、6月份完成各2台40吨门机的上岸,大约在9月份全部投产,3号泊位今年已经完成吞吐量141万吨,实现营业额600多万元。1到5号的5个泊位投入使用后,响水港小蟒牛作业区的运营能力将达到1300万吨。
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元松说:“1300万吨在内河来说,因为现在有很多大的内河,长江也算内河,那个量是比较大的。但是响水本身的这个灌河口的岸线是比较长的,整个吞吐量远远大于这个数。”
响水港小蟒牛作业区功能的日臻完善,为我县今后的港口建设树立了标杆。国家一类口岸的临时开放、灌河航道的提升以及铁路、高级公路的配套完善,为我县大力实施沿海开发提速行动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省市沿海开发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县将按照全市“一港四区”要求,努力打造响水沿海发展“升级版”,建成灌河流域亿吨大港。